血管通路是肾友的生命线,只有良好的血管通路才能保证血透的毒素清除效果,保证更好的透析质量和更长的生存年限。
因此,血管通路得到正确维护不仅是肾友们共同的心愿,也是透析中心的重要工作职责。
对此,最近有肾友咨询:对于维护内瘘,延长内瘘寿命,物理评估和B超等检查哪一种监测手段更有意义?
针对这个问题,这次我们就结合最新版的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DOQI)”血管通路指南进行一次简单的分析。
01 物理评估的有效性
所谓物理评估,是指通过视诊、触诊、听诊以及实验等手段来评估内瘘的狭窄情况。
相比于2006年的KDOQI指南,2019年的更新中进一步强化了对于物理评估的推荐程度,同时删掉了旧版中关于常规进行B超成像、血流量监测等检查的建议。
为什么2019年的指南会做出这样的改动呢?
首先是因为从2006年到2016年(指南2019年发布,但收集的资料截止到2016年)10间的研究均较好地证明了物理评估的准确性与敏感性。
比如下面这篇针对84位带瘘肾友的研究中发现,通过物理评估检出存在狭窄的肾友例数为56例(66%),而通过多普勒超声检出的例数仅为50例(59%)。
这一数据的对比说明,物理评估在诊断内瘘狭窄方面相对于B超存在一定的优势。
最后该研究还得出结论:物理评估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6%和93%,这说明物理评估对于肾友内瘘问题的监测是非常有效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康华阳光的护士一大特色就是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方便在穿刺前对肾友进行内瘘的“一分钟评估”,通过视、触、听等手段行之有效地为肾友的血管通路保价护航。
康华阳光护士的一大特色就是佩戴听诊器
同时,这样高效准确的内瘘监测也为康华阳光超高的透析充分性标准(Kt/V1.6)奠定了坚实基础。否则内瘘条件不达标,盲目提高泵速追求高Kt/V反而可能带来风险。
前面说的是为什么指南会推荐常规要做物理评估,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指南不再推荐常规做B超等检查。
02 B超等检查存在的问题
B超等检查结果无法直接用于判断狭窄,而是要通过转换计算为血流量后才能进行判断,容易受到心脏功能、血容量等多因素影响,不便于直接指导临床实践。
而且当B超等检查的结果与物理评估或临床症状相矛盾时,还是要以物理评估或者临床症状为准进行判断,无法较好地起到预防内瘘堵塞的作用,还可能导致很多不必要的干预(意味着过度医疗)。
因此对于肾友们而言,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内瘘监测方法,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您的中心还没有对于内瘘进行任何常规评估,那么您内瘘的安全是没有保障的,应该尽快向常规开展物理评估的中心寻求帮助。
如果您的中心只有B超等监测而没有物理评估,那么您的内瘘同样是面临着较大风险的。建议您向医护团队要求开展物理评估或者转入到常规开展物理评估的中心,以获得更好的内瘘照护。
如果您的中心已经常规开展了内瘘物理评估,那么恭喜您,您的内瘘得到了较好的保障,继续在这样的中心透析对于您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年限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03 哪些症状说明内瘘有问题
前面说的物理评估可能肾友们难以自己判断,所以我们下面再与大家简单分享一些提示内瘘出现问题的典型症状,帮助大家更好地判断自己的内瘘情况。
-
新出现的穿刺困难,也就是说同样的情况下,以前打针都打的上的现在突然好几次都打不上了。
-
引血时出现血凝块,也就是说打好针从血管把血引到机器上的时候,血路管里面出现一些凝固的血块。
-
血流量降低,比如以前可以打300ml/min的流量的,现在只能打220ml/min
-
连续3次拔针后止血时间延长,也就是说拔针以后针眼要比以前更久才能不再流血。
-
不改变原有透析处方和时长,出现不能解释的充分性下降(Kt/V下降大于0.2)
如果您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了以上症状,就需要及时报告医护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处理。如果医护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欢迎拨打电话4008259882预约医生为您进行面诊,及时评估并改善您的问题。
【编后语】
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心,顺利完成透析,保证透析安全基本不再是问题,但在指标、并发症控制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距离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透析水平也还有一定差距。
2021年康华阳光响应国家急慢分治的号召,在国内率先全面实践落地了“个性化+无伤害透析”新技术。在解决指标控制、并发症控制问题方面展现了更加显著的成效。
个性化定制透析处方是指:针对每个肾友不同的病情,制定不同的透析方案,每个肾友的治疗方案没有任何雷同。
无伤害透析是指:在国际最新文献指导下,通过一系列非常精细的操作,让透析发挥更接近至正常肾脏的替代功能,最大限度降低透析对心脑肾等人体脏器的伤害。
早一天转入,早一天享受,床位每天都在减少,把握机会,马上联系康华阳光专业团队。
参考文献:
-
Lok CE, Huber TS, Lee T, Shenoy S, Yevzlin AS, Abreo K, Allon M, Asif A, Astor BC, Glickman MH, Graham J, Moist LM, Rajan DK, Roberts C, Vachharajani TJ, Valentini RP;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Vascular Access: 2019 Update. Am J Kidney Dis. 2020 Apr;75(4 Suppl 2):S1-S164. doi: 10.1053/j.ajkd.2019.12.001. Epub 2020 Mar 12. Erratum in: Am J Kidney Dis. 2021 Apr;77(4):551. PMID: 32778223.
-
尹彦琪 金其庄. 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2019年更新的解读与探讨[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 36(7): 560-567
-
Campos RP, Chula DC, Perreto S, Riella MC, do Nascimento MM. Accuracy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intra-access pressure in the detection of stenosis in hemodialysis arteriovenous fistula. Semin Dial. 2008 May-Jun;21(3):269-73. doi: 10.1111/j.1525-139X.2007.00419.x. Epub 2008 Feb 1. PMID: 18248519.